1.组合式液体分布器
将集液器与常规液体分布器组合起来即构成组合式液体再分布器。因此可以组合而成多种形式的液体再分布器。一种是遮板与液体分布器的组合,可用于规整填料塔及散装填料塔中。另一种为气液分流式支承板与液体分布器的组合,支承板与液体分布器可单独固定在塔圈上,也可将支承板固定在液体分布器的周边上(小塔)。这种再分布器要求支承板流下的液体落入盘式液体分布器升气管(或槽)间,即完全收集液体并进行再分布。它的缺点是混合性能不如前者且易漏液,其优点是占塔空间小,它仅适用于散装填料。上述二种液体再分布器均能与液体进出装置相配合。对于前者,可从侧壁开口,料液从环形槽中进入或引出。而后者要在升气管间插入进料管,而出料则需要增设出液槽(见进料装置)。
为了增加支承板强度与刚度,除固定在再分布器筒体上外,还应在筒体内设支点加以固定。对于直径超过3m的大塔,再分布器底部还应加设固定在塔壁上的支承梁。
2.盘式液体收集再分布器
盘式液体再分布器其结构与盘式液体收集器相同,只是盘上打孔以分布液体。开孔的大小、数量及分布视所用填料类型及尺寸、液体的流率及操作弹性等因素而定(见液体分布器一节)。
(1)分体式结构
气相通过升气管进入上填料段,从上层填料下来的液体则完全被收集,进而从盘底小孔分布到下层填料中。通过再分布器的压降一般为59〜118Pa,操作弹性为1:2以上,由升气管高度而定。这种再分布器适用于大塔,制成分体式,从人孔中装入塔中,它与进料或出料装置相配合,也可作为段间再分布器用。它用塔板卡子被固定在塔体支承圈上,支承圈宽度为30〜60mm,由塔径决定。升气管一般高200mm,升气管上沿与挡液板间距50mm左右,升气管直径为100〜150mm,每排升气管间应设置布液孔。若被处理的物种易堵塞布液孔时,可用导液管代替布液孔。如果在导液管上开两层孔,同时在其上端开口溢流,可大大增加操作弹性。
(2)整体式结构
整体式结构适用于筒体以法兰连接的小塔。截锥用填料函与塔壁密封或夹持在筒体法兰间,四个支耳将再分布器固定于塔体上,截锥将壁流液体收集。这种结构可以配合进料装置,即从截锥上面塔壁外接进料管,但它不能用作出料装置,可用作段间再分布器。
分体式分布器对于小塔还可在底板上加筒圈而制成整体式结构。
盘式收集再分布器的主要优点是占据空间小,故适用于塔的空间受限制时的情况,在吸收操作及炼油工业中常用之。它的缺点是液体混合性能差,调整水平度较困难;分块式易漏液,由于升气管占据了位置,使布液均匀性受到影响(特别是矩形升气管),压力降也稍大些。
此外,所有盘式分布器或再分布器,底板距下段填料上端面要留有150〜300mm的间距,对于大气量操作的塔为避免雾沫夹带,有时设置布液导液管。
3.壁流收集再分布器
对于小直径的塔,由于塔壁面积与填料表面积之比较大,壁流对其传质效率的影响也较大,壁流收集再分相器对于收集壁流并将其导至填料层中起到良好的作用。由于其形状与玫瑰花相似,故又称玫瑰花式再分布器。与截锥式壁流收集器相比有明显的优点:有较高的自由截面积(其值为0.72,而截锥式不到0.60);较大的液体处理能力;不易被堵塞;分布点多而且均匀;玫瑰花形状减少了周边对气体的阻挡,这是对截锥式壁流收集再分布器的一大改进。它将壁流液体收集并分流到突出的**导入填料中,达到各点基本均匀。为了全部收集壁流,必须与塔壁密封,通过外圈的凹槽中填塞石棉绳,聚四氟乙烯密封条等填充物,使其可放置在光滑的任何部位达到密封,从而收集此处壁流的液体,并且不减少填料的装填量。它也可以夹持在塔体法兰上,同时还可以与盘式再分布器配合使用以收集壁流。应当指出,当塔底产品要求纯度很高时,为了使轻组分不沿塔壁流下,应当设置壁流收集再分布器,故而它常用于精微塔的提储段。在塔底部分两个理论级放置一个较好。